记者4月2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的“为非洲和亚洲资源贫瘠地区培育绿色超级稻”项目结题会上获悉,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政府(科技部)与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并由我国科研机构和科学家主持的最大的该项国际农业科技扶贫项目,已造福“一带一路”18个国家和地区,项目的长期目标是使目标国小农户水稻生产能力提高20%以上,使3000多万农民收入显着增加。
据介绍,“为非洲和亚洲资源贫瘠地区培育绿色超级稻”项目于2008年启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导、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研究员牵头,联合国内外58家(国外26家和国内32家)水稻研究单位,利用先进的育种技术,培育出一大批高产、优质、多抗的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在18个非洲和亚洲目标国家和地区试种、审定和推广,对目标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黎志康研究员说,所谓绿色超级稻就是本着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在培育高产、多抗和优质的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和研发“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栽培技术的基础上,致力于在目标国家和区域实现水稻生产中“少打农药、少施发起买卖招商>